房顫患者的心臟工作異常,會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。心悸、乏力、胸悶、運動耐量下降是房顫最常見的臨床癥狀。此外房顫引起的心室停搏可導致腦供血不足,從而發生黑矇、暈厥。
但在患病早期,房顫的癥狀并不明顯,也有部分患者對癥狀耐受度較高,容易被忽視,因此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那么,在早期癥狀不顯、心電圖檢查受限(早期多為陣發性房顫)的情況下,有沒有簡單實用的方法可以準確判斷是否患有房顫呢?
答案是肯定的!
簡單的搭脈就能讓房顫露出“馬腳”。每個成年人,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,一定要學會搭脈,還要當習慣來培養。
中醫切脈講究眾多,但我們只需要知道數脈搏。
健康人在休息狀態,心臟每分鐘的跳動次數在60~100次。心臟的每一次跳動,都會轉化為脈搏的一次搏動。絕大多數情況下,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實際上就是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。
快速房顫發作時有非常顯著的脈搏特點:一是脈搏跳動次數增快,每分鐘脈搏跳動高于100次,二是脈搏跳動很不整齊。這兩個特點都非常容易識別,沒有任何醫學背景的人也可以分辨出來。每次摸脈搏的時間不能少于一分鐘,一旦發現異常,應盡早到醫院就診,進行進一步檢查。
比脈搏自查更省心的就屬佩戴心電手環或手表了。
由樂普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心電圖自動分析診斷系統AI-ECG Platform獲得了美國FDA認證和歐盟CE認證,NMPA注冊批準,搭載AI-ECG技術的遠程心電監測服務模式,目前已為全國31個省2000多家醫院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優質專業的醫療服務。
樂普智能心電手表搭載了AI-ECG系統,具備心電監測、人工智能心電分析,心率監測、血壓監測等功能,隨時隨地都可以測量,記錄異常瞬間的數據。
ECG通過獲取體表的生物電的改變測量心電圖,可以有效監測如房顫、心動過速、心動過緩等心率失常事件。
由于早期陣發性房顫的間歇性,靜態心電圖很可能檢查不出異常,這時候,24小時心電監測的優勢就很明顯了。
遠程心電監控系統
▼
高心醫院24小時動態心電圖是一種通過隨身攜帶的記錄器,連續不斷地監測人體24小時的心臟跳動情況,在經過信息處理分析系統記錄成心電圖。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確定病人的心悸、頭暈、昏厥等癥狀是否與心律失常,心肌缺血有關,為各種心臟病的診斷提供精確可靠的依據,在臨床應用中,尤其對早期冠心病有較高的檢出率。其獨特優勢在于記錄時間長,能反映活動狀態的心電變化,從而彌補了常規心電圖只能作短暫靜態記錄的不足。
高心醫護人員為社區老人佩戴心安寶
24小時實時監護患者心電狀況,及時預警,可為患者早發現、早治療爭取“黃金時間”。
根據目前歐美指南和專家共識所制定的標準,房顫可分為陣發性房顫、持續性房顫、長程持續性房顫、永久性房顫。
這既是房顫分類,也是房顫的發展過程,在這個進程中,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以及治療難度也逐步升高。因此,房顫的早發現、早治療尤為重要。
需要注意的是,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房顫,比如“沉默性房顫”,在發作時癥狀難以發現,這類房顫常常導致卒中、心衰的發生,大家務必提高警惕!